中文

「毒藥丸計畫」延續了川普的貿易戰

川普政府經濟政策議程的核心內容是向盟友與敵人一概課徵全面關稅,尤其是在4月2日推出包山包海的「對等關稅」後。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宣布新的關稅政策。 [AP Photo/Mark Schiefelbein]

據川普、他的官員和追隨者所稱,這些稅收帶來的收入將減少美國的預算赤字,降低創紀錄的高債務,為企業和富人減稅,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工資,並於總體經濟層面為美國資本主義的新「黃金時代」創造條件。

川普持續吹噓數千億美元流入美國國庫,扭轉了先前美國遭世界其他國家「敲詐」的局面。

但周三在最高法院,代表川普政府的副檢察長紹爾(D. John Sauer)卻提出截然不同的觀點。這次法院訴訟的起因是,川普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要求推翻兩個下級法院先前所做的裁決,即川普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the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所實施或所威脅實施的對等關稅,實屬非法行為。

紹爾認為,徵收關稅的主要目的並非增加財政收入。

他指出:「這些是管制性關稅,並非旨在增加財政收入的關稅。它們能增加財政收入只是附帶結果。如果沒人繳納這些關稅,它們的效果才會最好。」

他改變說辭的原因是為了規避這樣的法律論點:川普逾越了《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賦予的權力,因為該法並未提及關稅或任何同義詞,如稅款、稅收或進口稅。

紹爾的論點是,互惠關稅不是為了增加收入,而是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因為此事屬於總統所管轄的範圍。

他說道:「如果徵收這些關稅的威脅,能夠促使中國和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其他貿易夥伴改變他們的行為,從而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就是這項政策最有效的用途。」

紹爾在聽證會上卻改變了說辭,在此之前,川普政府曾表示,如果被迫償還關稅,將會造成經濟破壞,這件事再次顯示,川普政府今天顛倒黑白,明天又黑白顛倒。

但紹爾卻講出了部分真相。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關稅所帶來的收入,而是如何利用關稅來實現外交政策的目標,尤其是在對中國經濟戰中。這不僅包括直接針對北京的措施,還包括斬斷眾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經濟和貿易聯繫。

國際貿易專家埃文內特(Simon Evenett)上週所撰寫的一份文件清楚呈現此事,他在文件中詳細審視美國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在10月底所達成的「協議」(內容更像是黑手黨式的獨裁統治)。

兩者都包含所謂的「毒藥丸條款」,依此規定,如果任何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締結條約,或簽署協議,而華盛頓認為該條約或協議損害了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的利益,美國則會採取報復行動。

「毒藥丸條款」,即限制與第三國關係的條款,並非新鮮事。川普的首任政府於2018年與墨西哥和加拿大所達成的協議中,就包括這些條款。但當時這些條款針對的是與「非市場」經濟體的關係,條款內容實際上是指中國,而美國想主張這些條款前,必須經過一系列程序。

此類條款在7年後已遭廢除。與馬來西亞的協議規定,如果馬來西亞簽署任何「危及美國基本利益」的協議,該協議將遭撤銷。這與柬埔寨的協議措辭略有不同,指的是任何與第三方所達成的「對美國經濟或國家安全構成實質威脅」的協議。

埃文內特在他的論文中解釋道,就馬來西亞而言,該條款「規定直接終止協議,並以明確的恢復關稅作為補救措施。美國可以『終止本協議,並重新實施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命令中所定的對等關稅稅率』。」

換言之,美國調降最初的高水平關稅之事將告終,並繼而釋出4 月 2 日措施所帶來的毀滅性影響。

柬埔寨約有42%的出口商品銷往美國,美國的措詞略有不同,並未直接提及4月2日的命令。但毫無疑問,這項行政命令所定的49%的關稅,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柬埔寨頭上。

埃文內特直指最新「毒藥丸」條款的影響。

他寫道:「由於協議文本中並未定義『美國的基本利益』一詞 ,美國遂保留單方的解釋權,以確定哪些國家與哪些協議構成此類威脅。」

美國現今正在為擴大實施這些措施,奠定基礎。

「在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協議中加入毒藥丸條款如今開了先例,可能會影響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如果毒藥丸條款成為美國的慣用伎倆,如此一來,未來和美國談判的國家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就不得不接受類似的條款。」

他指出,從長遠來看,「毒藥丸條款會使貿易協定從純粹的貿易協定,轉化成為美國管理夥伴國家更大的對外經濟政策方向的工具。」

他說的沒錯,但他所提及內容還太客氣了。本質上,川普政權試圖建立的是一種經濟獨裁統治,尋求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各國在這種統治下,將面臨經濟毀滅的威脅,從而淪為二十一世紀的半殖民地。

正如埃文內特所言,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毒藥丸條款的目的在於終止某些國家,為因應美國對中國所發動的持續加劇的經濟戰,所採取的避險策略,該等國家一方面承諾支持美國為該地區提供安全,所發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維持與中國的重要經濟聯繫。

美國強加在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簽署協議的過程,就充分體現這種策略。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簡稱東協,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則稱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會員國簽署了一項議定書,旨在提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中國總理李強表示,此事體現了面對國際經濟貿易體系「嚴峻挑戰」時,各方「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共同承諾」。

然而,美國決心切斷這些聯繫。正如埃文內特對《金融時報》所言,美國正試圖「重塑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工廠亞洲』(factory Asia)(由於該地區與中國的經濟聯繫越發緊密)。」

美國朝同一個方向所邁出的另一步則是,推動美國認為,主要是由中國製造,但從東南亞國家運往美國的商品課徵40%的「轉運」(transhipment)關稅。

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的高峰會內容一度讓人鬆了一口氣,認為經濟戰至少在一年內達成了「停戰」協議。不過正如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簽署兩項重要協議中「毒藥丸條款」所彰顯的內容,這場經濟戰事實上正在加劇。

Loading